1、階段磨礦、弱磁選一反浮選工藝
我國目前入選的磁鐵礦由于粒度細,使得磁團聚在選別中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導致依靠單一的磁選法提高精礦品位越來越難,把磁選法與陰離子反浮選結合起來,實現選別磁鐵礦石過程中的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磁鐵礦石選別精礦品位。階段磨礦、弱磁選一反浮選工藝是我國鐵精礦提鐵降硅較有效工藝之一。該工藝的主要操作流程為:經一次粗選一次精選獲得最終精礦、反浮選泡沫經濃縮磁選后再磨、再磨產品經脫水槽和多次掃磁選后拋尾、磁選精礦返回反浮選作業再選。從整體情況來看,該中選礦工藝主要是利用鐵礦石具備的一定強度的磁性,運用磁感應設備,從而定向地將鐵礦石選出來。這種選礦工藝起源于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在被引入我國并國產化后,極大地提高了選礦設備的效率。特別在一些品位不高的鐵礦山,能夠起到非常令人滿意的遴選效果。如弓長嶺選廠采用陽離子反浮選工藝,經一次粗選一次精選獲得最終精礦、反浮選泡沫經濃縮磁選后再磨、再磨產品經脫水槽和多次掃磁選后拋尾、磁選精礦返回反浮選作業再選,精礦鐵品位從64%提高至68.89%,精礦中的SiO2含量降至4%以下,鐵的作業回收率98%以上。
2、全磁選選別工藝
階段磨礦、弱磁選一反浮選工藝雖然能夠通過遴選,將鐵礦石的品位提高到到一個新的水平上。但是,由于采用的弱磁遴選和階段性磁性遴選,因此很容易導致大量的雜質進入到鐵礦石中。而且,由于該工藝所應用的磁感應強度比較弱,不能夠比較徹底地選出鐵礦石,因此鐵礦石資源的利用效率不太令人滿意。特別是對一些粉碎性比較強的鐵礦山,遴選效率就更低了,從而也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為了有效克服該選礦工藝的缺點,科研工作者又研發出了全磁選礦工藝。全磁選工藝是在現有階段磨礦、弱磁選,細篩再磨再選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再用高效細篩和高效磁選設備進行精選。與反浮選工藝相比該工藝流程簡單,工藝可靠,投資省、工期短、易操作。全磁選工藝在首鋼礦山選廠應用多年,其鐵精礦品位一直保持在67%左右。
3、超細碎—濕式磁選拋尾工藝
上述兩種選礦工藝雖然能夠實現比較高的選礦效率,但所選出來的精礦細度一般比較大。而細度大的精礦往往意味著雜質含量比較大,因此,這兩種選礦工藝在提高選礦效率上的潛力已經非常有限。在進入新世紀以后,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鐵礦石選礦新工藝的基礎上,我國科研工作者研發出了超細碎—濕式磁選拋尾工藝。該工藝是將礦石細碎至5mm或3mm以下,然后用永磁中場強磁選機進行濕式磁選拋尾。該工藝對于節能降耗、有效利用極貧鐵礦石和提高最終鐵精礦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馬鋼高村鐵礦開發品位20%以下鐵礦石,試驗研究采用高壓輥磨機將礦石細碎至3mm以下,中場強濕式磁選拋除40%左右粗粒尾礦,將入磨物料的鐵品位提高至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