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做為重要的有色金屬,被廣泛的應用到航天、航海、機械制造的軍事和民用工業中,但是我國的鎳礦儲量只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5%左右,而且其分布不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北部地區,又以甘肅儲量最多。隨著鎳礦資源的不斷減少,為保障國家工業的安全,我們必須加大對于低品位鎳礦礦物特性的研究,并探尋最佳的選礦工藝,從而提高礦產的利用率。
1、鎳礦床形成于分布
鎳礦床主要是巖漿融離硫化鎳礦床和風華殼氧化鎳礦床兩類。巖漿融離硫化鎳礦床一般產于與前寒武紀綠巖帶及深斷裂有關的基性-超基性巖體中,礦石為鎳黃鐵礦、紫硫鎳鐵礦。我國西部地區的硫化鎳礦石形成都與基性-超基性巖體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這些鎳礦中常伴有多種礦物,其中包括氧化鎂、硫化物和硒化物等等。風華殼氧化鎳礦床是由超基性巖風化淋濾沉積而成。其中風華殼氧化鎳紅土鎳礦資源儲量占全球鎳資源的72%,氧化鎳礦床的上部為褐鐵型紅土礦,下部為鎂質硅酸鎳礦(蛇紋巖為主)。紅土鎳礦分布在赤道線南北30度的古巴、巴西,環太平洋的熱帶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
2、鎳礦品位的界定
目前將原生鎳礦的最低工業品位為0.3~0.5%,氧化鎳礦的最低工業品位為1%。礦石中按鎳含量可分為三個品級:特富礦中鎳大于3%;富礦石鎳含量在1~3%;貧礦石中鎳含量在0.3~0.5%。我們通常把鎳含量低于1%都稱為低品位礦石。
3、低品位鎳礦礦石的礦物特性
低品位鎳礦礦石成分含量波動大,不僅鎳等有價元素的含量變化大,同時礦物的組成礦物類型較為復雜,常見的金屬礦物包括紫硫鎳礦、鎳黃鐵礦、黃銅礦、墨銅礦、黃鐵礦、磁鐵礦和鉻鐵礦,而且脈石成分如SiO2、MgO、Fe2O3、Al2O3和水分波動也很大,即使是在同一礦床,紅土礦成分(Ni,Co,Fe和MgO等)也隨著不同的礦層的深度而不斷變化。
通過顯微鏡觀察,礦物呈現微粒狀,礦石中鎳礦粒為不規則團塊狀集合體并與磁鐵礦結合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