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證明,降低礦物原料的破碎粒度是破碎作業實現增產、降耗以及節能的重要途徑,也就是我們國內礦業領域一直在講的“多碎少磨”。
破碎作業在整個選礦流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滿足分選機械對入選物料最大入選粒度的要求;二是滿足有用礦物與脈石的解離要求;三是滿足用戶對選后產品粒度的要求。歸根結底,破碎作業的作用是滿足各方面對礦石原料破碎粒度的要求。
開采作業開采出的大塊礦石,通常需要經過粗碎、中碎和細碎三個階段來達到所要求的粒度,而每段破碎都會產生一個破碎比,破碎比即物料破碎前的平均粒度D與其破碎后的平均粒度d之比,即:i=D/d式中:i為破碎比,一般i=3~30。影響破碎比大小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所選用的破碎機械,二是破碎的物料性質。破碎機械可以設計產生多種機械力,如擠壓、劈裂、剪切、沖擊、彎曲等,一種類型或型號破碎機可以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機械力,根據破碎物料的不同可以選用具備不同機械力的破碎機械。
對于堅硬的物料,宜采用產生彎曲和劈裂作用的破碎機械;對于脆性和塑性的物料,宜采用產生沖擊和劈裂作用的機械;對于粘性和韌性的物料,則宜采用產生擠壓和碾磨作用的機械。雖然物料硬度決定著物料破碎的難易程度,是選擇破碎機械的主要考量之一,但卻并不是唯一的指標。礦石的破碎方法,應綜合多方面的要求來選擇,由于破碎機械構造和作用的差異,在實際選用時,應結合礦場具體情況來考慮。